京东城市总裁郑宇:用大数据和AI提升“城市免疫力”

2020年3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来学院举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经济发展”公开课邀请到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京东城市总裁郑宇,围绕“用大数据和AI提升‘城市免疫力’”主题,分享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疫情抗击阶段提高城市的免疫力,在经济复苏及产业提振阶段助力企业调配资源、政府精准施策。         

1.jpg

 

从疫情爆发到目前为止,疫情的抗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月20几日到2月底,我们主要针对的是疫情防控,防止内部的扩散及外部的输入。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公安为主牵头,政府部门做好疫情布控,以及高危人群密切关系的发现。第二阶段从2月底到3月中旬左右,部分地区开始复工复产,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复工复产,同时也要防止疫情的再次爆发,所以它是一个两手都要抓的平衡阶段。未来,我预计在3月底到4月份可能要进入第三次战役——兴业战役,那个时候我们要刺激消费、拉动生产、提升经济。目前看我们还在第二个阶段,部分南方地区由于温度比较高,已经开始逐步出台一些刺激政策和兴业计划了。

在第二阶段里更多的是以公安和政府联合配合,一方面做好复工复产,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为了满足这段需求,我们以社区为核心,针对社区联动周边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像商场、写字楼、产业园区等做好疫情管控,同时帮助产业园区做好复工复产

2.jpg

这个阶段我们推出了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一方面用一个小程序去收集企业及个人的健康信息及企业诉求;另一方面用疫情指挥平台、物资调配平台和企业综合帮扶平台共这四块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复工复产解决方案。

首先,利用布控小程序,社区里的居民可以填报自己的健康信息并产生一个二维码,利用二维码在出入小区的时候可以作为自己的健康凭证。这个二维码也可以在我们进入产业园区的时候出示作为通行证,避免了重复填报,也保证了政府收集居民健康信息的及时性。

这些信息都会提供到上端的疫情指挥控制平台里面。我们利用这样的技术能够了解整个园区包括社区人的流动,一旦疫情爆发出现了一些病患者,可以快速地查找出他曾经跟哪些人有密切关系,从而快速隔离人员,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个小程序也可以帮助企业填报个人诉求,包括企业的诉求和企业的复工情况,在这种小程序为基础的布控系统里面,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式精确掌握整个辖区范围内人的健康以及人员流动情况,做好疫情防控指挥,能够找到一些病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以及对高危人群的态势分析,做好趋势的捕获和感知。

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和社区填报他们的诉求。比如说,我们可能在社区里面会发现老百姓有什么样的物资需求,可能会发现采购物资的时候有些货物总是买不到或者延迟送到,说明供应链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货源不充足。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填报自己有什么样的物资滞押和有什么样的生产能力。我们通过这两方面信息的提报,可以中间利用物资调货平台做一个“撮合”的工作。社区里面需要什么,特别是在疫情阶段,疫情所压制的需求通过数据分析会挖掘出来。同时我们能掌握企业有什么样的生产能力和物资滞押,所以两方面需求撮合之后,可以通过物资调配平台,凭借京东物流的能力,把物资直接从企业和生产地拉到社区,减少中间环节,既保证了社区的民生,也给企业的生产、经济提振提高了很好的机会,这就是物资调配平台的一个大概思想。

此外,我们还搭建了一个企业帮扶平台,是为了帮助政府做到精准施策。一方面可以利用小程序收集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损失和各种各样的诉求,并通过分析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去看哪些政策是对我们企业有帮扶作用。疫情过后,各个部门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有税收减免的,有五险一金延缓缴纳的,有免租金的,甚至有用工的,有帮扶的政策等等。不同行业对这些政策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这些政策对这些行业的有效性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分析政府的政策及对行业的有效性,以及考虑各个行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程度,做好精准匹配,把政策跟行业匹配起来,在行业内部去筛选企业,最后把有限的资源提供给一些优质企业,做到合理帮扶、精准施策。整个系统由三块构成,通过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做到市域的精准布控;通过物资调配平台做到保民生、扶生产;通过企业帮扶平台做到企业的复工复产和精准施策,这个系统其实可以在战时做到复工,平时也能做到整个城市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经济运行平台,它是一个“平战结合”的系统。

布控小程序:在线下很多居民都在使用,我们每天通过填报自己的健康信息,提交之后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利用二维码可以作为凭证出入园区、出入社区甚至进入商场。在每次进入商场和园区的时候都会有安检人员扫描二维码核实身份,每次扫描过程中都记录了当时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人在整个辖区内是怎么流动的。有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把所有信息都汇总到整个疫情布控平台里做一些分析,知道哪些地方人群是很密的,一旦出现了病患者,我们可以非常高效地找到他曾经跟哪些人、在什么地方有过密切接触,这就是密切人群的发现和关联。

这个数据不光是可以基于小程序扫码生成,在早期疫情防控第一阶段,大家还没用到这个之前,我们也跟一些政府部门有深度的合作,可以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互联网数据综合分析高危人群的提示及密集人员的关联关系。直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了更好的方式,二维码的方式来做一个布控和采集。

目前战疫金盾在亦庄已经全面铺开,亦庄的56个社区,几万居民都在用这个系统。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国的33个城市,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把这种能力提供给相关的社区。

3.jpg

有了数据后,后台的人工智能分析能力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这块有两个核心功能,一个叫做高危人群的态势分析,一个叫做重点人员的活动轨迹分析。高危人群的态势分析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指定1月1日到1月24日在武汉地区呆6个小时的人,这群人回到北京,他们分布在北京的哪些地方、哪些社区,帮助政府做好精准的排查,我们甚至知道哪些社区里高危人群密集度比较高,很可能会是以后的疫情爆发点,这样会提早有态势感知和监控。

另一个是重点人员的轨迹分析。当一个患者被确诊隔离前,了解他在线下到底还接触过哪些人群。根据卫健委的规则,在线下如果相互距离小于2米,并且他们呆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就认为是密切人群。同时,他们是在密室的环境里面,包括会议室、电影院、餐厅或者共同乘一辆出租车、公交车都叫密切接触人群。通过时空轨迹的AI分析,把一个患者所接触的线下密切接触人群尽快找出来,及早通知他们并保护起来,这时平台展示了数据分析的核心能力。比如当一个人被确诊之后,他往回看,找到病毒的源头,也知道病毒的潜伏期到底多长。同时往后看,在他进医院被隔离之前,他又接触过哪些人,这些人在什么地方跟他接触过,把密切接触人群都找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利用了我们很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时空轨迹的分析和挖掘技术。这里面也用到2013年积累的一个非常领先的国际前沿技术,整个系统都是基于时空数据引擎,这个引擎的效率对于处理时空数据,它的性能比普通的性能要快100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能才能保证快速去找到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因为时间就是生命,能早一天找到,哪怕早10分钟找到这些人,他就会少接触很多别的无辜人群,避免了病毒的扩散,这个系统在整个疫情抗击过程中,仅在北京就找到了数百位密切接触者提供给政府,保护了这些人群的生命安全,也避免了病毒的再次扩散。

4.jpg

疫情管控这部分,其实是第一战役的一个核心和重点。现在进入复工战役,我们也开始要关注复工复产。一方面要保证社区的民生,一方面要拉动企业的生产。中间有一个天然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一方面我们发现小区里由于供应链断裂,很多居民的物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之前被压制需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其实说有大量的积压物资,因为现在线下门店都没有开业,商业街都没有营业,所以大量的库存是滞压的,这会产生很大风险导致资金链的断裂。通过小程序一方面收集居民的诉求,一方面收集企业的诉求,撮合双方的供求关系。

这里面我们也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法。我们根据一个地块,假如这个地块是一个街道,有好多个社区,我们会去分析这个社区在常态情况下,他们对物资的需求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根据京东的数据是可以知道的。但如果发现,在现阶段可能某些采购行为呈断崖式下跌,这不符合常理,可能在去年同期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但现在突然变得很低,什么原因?可能是物资不够或者明显有缺货的记录、明显有配送时间的延长,就能分析出地块可能对这些物资是有需求的,找到居民的真正需求很重要。如果你把一些不相关的物资运过去,居民也不会买。

另外,我们利用布控小程序收集企业的诉求。企业会上传说有什么样的物资,什么样的货物,大概存在的量级,通过这上面分配的供需关系,我们在内部会有一个智能的匹配算法,因为匹配是一个智能算法,并不是精确匹配。有可能小区里面需要的是一些食品里面偏腊肉味的、卤味的东西,但是企业可能并不一定精准的有那个品类,可能有类似的,比如说社区可能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品牌,但这个企业没有,有类似的品牌或者物资,所以这是一个近似匹配,是基于一些标签的智能匹配算法,可能是卤味、腊味、海鲜味,用一些标签性的东西作为智能匹配,匹配之后会把物资的情况投送到社区的小程序里面供大家选择,大家选择完小程序的物资后会做一个聚合,把很多人不同的需求聚合在一起,做到小品类的,种类不是特别多。把这种聚合的需求发给企业,这个阶段如果只是对一个物资买两三样东西,企业也是没有能力配送的,因为我们希望找到很多人共同需要的东西,在前期的数据挖掘就做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大家需要的,同时通过一次交互让大家选择,选择出来的东西是比较聚合的,把聚合的需求发给企业,企业再以比较低的频次、以比较大的量,一次性配送到社区,这样京东物流就会发挥作用,再通过物业公司组织大家进行分发,避免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成本。整个环节既能够帮助居民获得自己的物资需求,并且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物资需求;同时也帮助企业拉动生产和经营,这是物资调配平台。

这个平台既解决了居民的需求,解决了政府的诉求,也解决了企业的需求。

5.jpg

除此之外,我们有个综合的帮扶平台,大家现在都知道,政府出了很多政策,发改委、工信部都在出。有税收减免的政策,有延发基金返还的政策,有租金减免的政策,有五险一金缓交的政策,也有一些用工用人的政策。但是,显然这些政策对于不同行业的有效性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可能在餐饮业,大家对租金比较敏感,但是对这种研发投入可能就比较少,因为餐饮业可能没有什么研发投入。我们首先分析,到底政策对行业的有效性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提供了一套方法论,首先会收集各个企业的信息,它的诉求是什么,后面会用来去分析每个企业的现状。同时,我们会分析每一个行业在这次疫情过程中受的冲击影响程度,这里面既要考虑到本次疫情在国内的情况,考虑到疫情在海外爆发的情况,也要考虑到中美的贸易关系情况,会把每个行业受冲击的情况做一个重点分析。分析行业的冲击情况,再去分析政策对行业帮扶的有效性,做到一个匹配。先分析行业在本次疫情中考虑到国内外因素,以及受影响的程度,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去看这些行业跟政策匹配的有效性。我们会有一个矩阵式的表格,这些有效性怎么看,比如每个行业有一些要素,比如这个行业在供应链有要素,它有对货源的依赖程度,对生产力的依赖程度。比如用工、它对这些销路的影响程度都是属于供应链的。有的是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比如租金、研发投入,还有税收返还的要素都不一样。因为每个行业的要素不一样,要素对这些行业影响也不一样。因此,本次疫情之后,各个行业受损情况也不一样。政策跟要素会挂钩的,有些政策可能会帮助你减免税收,给你带来资金上的压力减少;有些是帮助你打开销路,所以每个都不一样。第二步,我们确实看到把政策跟行业的需求匹配起来。第三步,我们会在这个行业里去找,我们决定政策之后到底哪些企业是应该重点帮的,我们不排除有些企业真的需要,有的企业有一些空壳,如果一刀切的话,很可能会把一些资金作为“胡椒面”一样撒大面,最后效果并不见得很好。

在确定行业、决定政策之后我们要做到精准施策,了解每个企业的情况。企业的情况既有来自于企业自己上报的数据,也有来自于相关部门的,像发改委、基金委、财税部门的数据。知道企业的真实经营能力和经营情况,我们会把一些优质企业优先筛选出来对其进行帮扶。会做到特别精准的施策,先分析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再看政策对行业的有效度和匹配度,最后再看每个行业内部到底哪些企业值得帮扶,这样一步一步做到精准施策。

最后,我们会发现,通过本次疫情,社会一定会有很多变化和进步,虽然经济在短暂刹车,但后期我相信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会加速进步。有两方面我们是重点关注的,一个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早年间做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就是在基于这个目的去打通各个委办局的数据,去连通各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使得在面临重大灾害之时,我们能够一起协同、一起联动指挥,共同应对这些公共安全事件。

还有一部分在上面的综合管理层面里,我们可能会看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兴起,这涉及到数据的流通,系统的连通,人员的贯通协同,还有整个战线的贯通。像面向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一个跨部门协作的综合指挥和联动系统,这里面涉及到四大板块,公共安全板块、经济运行板块、资源环境板块、公共服务板块,每个板块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公共安全板块可能涉及到公安局、卫健委、综治、政法、街道等等,只有把这些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和数据打通后,才能够共同应对像疫情这样的严重公共安全事件。本次疫情其实不属于简单的健康事件,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同样我们也是需要把像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税务局、财商委等一系列部门数据全部打通之后,才能够对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状态做一个宏观把控,以及知道未来整个城市的发展策略。

社会治理现代化应该是一个顶层的综合解决方案,它未来会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协作。面向整个市域、市委市政府提供一套跨部门、联动指挥这样综合的解决方案和系统,底层是用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作为打通数据的一个数字基础设施。相信未来一定会推动整个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3月26日 17:46